服务热线:0518-87872507
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:
00 00 00 00

文章标题

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阅卷分析

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阅卷分析

石榴高级中学  朱迎利

一、阅卷中发现的问题

我多次参加小高考的阅卷工作,今年有幸又参加了2017年的小高考阅卷,根据往年并结合今年学测阅卷经历,对于阅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如下:

1、  从所答的内容来看:

⑴考生对历史专题的整体性把握不到位。同一专题内知识结构不完整,同一专题内不同历史阶段的知识相混淆。说明学生仅局限于某一知识点的死记硬背,没有把知识联系起来,没有融会贯通。

⑵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,概括答案的能力偏弱。例如第37题中第三小题第一问,在材料解析题中可以明显找到,但是很多学生却没有答出来。并且部分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达,而是原封不动地抄写材料原句。

⑶答案中缺少关键词,虽写的多,在多是无关紧要的话,在阅卷人看来都是废话,找不到得分点。在保证阅卷速度的情况下逐字逐句慢慢研究答案,是根本不可能的,主要就是看关键语句、关键词。

2、从答题形式看,失分的原因有:

⑴答题错位,超越边框。如第38题的答案写到了第37题的位置上,且未注明题号。阅卷人会认为是考生判断失误而失分。有的学生答案超越边框线,扫描不到,阅卷人就看不到,也肯定没分了。

⑵答题不规范,没有格式。文科答案要求分题分点分段根据分值回答,列出序号,条理化,让人一目了然,可有的考生从头到尾不分一个段落,没有序号,令阅卷人无从下手找要点。

⑶书写潦草,字太小、字间距过密,让人难以辩认。阅卷过程中需要缩小屏幕画面,所以这样的书写会致使阅卷人看不清,容易失分。

错别字多。因为历史专有名词较多,所以阅卷规定重要内容及专有名词写错别字一律不得分,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一致。人名音同字不同也不能得分。比如今年37题第一问中“余粮收集制”,不少学生写成“余粮征集制”或者“收集余粮制”等都是不得分的。

3、从解题看,很多人不会审题,答题的技巧性不够。容易先入为主,也就是看了一半,觉得非常熟悉,与平时所做内容一样,便匆忙下结论,而后面的文字却忽略了,这样很有可能答错。

二、针对问题找出对策

对于上述出现的问题,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,具体总结如下:

1、坚持一个中心,两个立足点。一个中心就是以考试说明为中心,两个立足点就是要立足于课程标准,立足于教材,课程标准是测试的依据,教材是考点来源,考点一般都是有书本上的标题组成的。如果这两个上面都没有的内容,教学中可以淡化、从简。

2、注重正规的解题训练。课堂留出一定时间就某一重点问题展开变式训练、专项训练,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,多角度掌握同一知识。也可以定时定量训练。因为考试是定时定量的。当然还要训练学生的规范答题,做到按指定位置答题,答题做到要点化、序号化、条理化、清晰化、面全点多,尽量话短答出关键词,并根据分值给出相应的答案,争取多得分。

3、重点内容要反复强调提醒。平时要在重点上下工夫,让学生反复记忆,记关键语句关键词、专用术语,并经常提醒。再加以相关的题型训练,效果应该更好。例如今年我们对古代选关制度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20世纪以来的重大理论等知识点都进行了反复的强调和训练。所以今年学测历史科过关率非常高。

4、教会学生审题。命题在障碍的设置、干扰性、迷惑度方面是有讲究的,审题不清就很容易中命题人的计,答错题目还觉得很容易。我觉得审题要慢要细要全,要完整地看题目看材料,不能先入为主,要看清有哪些限定词、有哪些条件,有几个问。例如客观题里面的时间限定,学生稍微马虎就失分了。可以在读材料读问题时把材料和问题里的条件、限定词划下来,与所学内容联系,与选项对比,理清思路和要点,形成答案,做到“慢审题——理思路——快解答”。

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夯实基础,狠抓细节,突出重点,注重规范,加强训练,通过这些努力,要得高分也是很容易的。

以上仅是我个人的几点阅卷感受,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,由于表达能力有现,如有不到之处,请各位批评指正。谢谢大家!

 

作者:匿名